加貝蘭:中國葡萄酒的驕傲,賀蘭山東麓的風土精華
Sep 24, 2025

2011年9月,倫敦的一場全球矚目的葡萄酒評比見證了中國的一次高光時刻——來自寧夏的賀蘭晴雪酒莊,以2009年份的加貝蘭在 Decanter 世界葡萄酒大賽斬獲最高獎,首次把「中國葡萄酒」四個字,扎實地寫進世界級話語中。這不只是一座獎盃,更像是一把鑰匙,打開了國際對寧夏、對中國風土的全新理解與尊重。
創立故事:從荒地到旗艦的執念
賀蘭晴雪酒莊成立於2005年,由容健、王奉玉、張靜三位創辦人共同搭建願景。酒莊名稱取自寧夏古八景之一的「賀蘭晴雪」,既是風景,也是信念。創立之初,資金有限、背景非科班、條件也不浪漫——卻正因為這份「不被看好」,反而更篤定要用行動驗證:中國這片土地,能不能釀出世界級的葡萄酒?在地方科研與項目支持下,他們從泉七溝的示範園開始,邊學邊做;第一年就把張靜送去深造,並請來李德美教授擔任顧問。一步一腳印,為之後的穩健品質打下根基。
風土底色:乾燥、通風、日照,與一脈「礦物感」
賀蘭山東麓位於北緯約38度的「黃金種植帶」,以大陸性氣候為主:日照充足、晝夜溫差大,讓果實能兼顧成熟度與酸度,香氣與結構都更立體。降雨量少、空氣乾燥,病蟲壓力低,更利於健康成熟與精準採收。土壤多為淡灰鈣土與高含量沙礫,排水與通氣性佳,根系能向下扎得深,形成明晰的礦物線條。依賴引黃灌溉系統,讓水分管理更可控,既不致肥厚,也避免乾渴,整體表現乾淨、克制且有神采
酒款風格:波爾多靈魂,中國語境
加貝蘭多以波爾多風格混釀為藍本,常見比例約為赤霞珠為骨、美樂柔化、並加入蛇龍珠這一帶有中式印記的品種,加深辛香與結構的層次。杯中色澤深沉如寶石,初聞有黑加侖、黑櫻桃與黑色莓果,醒開後轉入甘草、黑巧克力、雪茄盒與烘烤氣息;口感上,單寧細密而有力,酸度筆直,餘韻帶著微微的礦物與香料感,既耐心也耐放。2009年份名留青史,十年垂直品鑑仍精神抖擻;而2013年份更被專家視為「絕對贏家」,成熟果香與桶味整合度出色,力量與精緻兼備。
產區推動:一瓶酒,拉動一個產業
加貝蘭的國際性獲獎,對寧夏乃至中國葡萄酒產業都是定心丸。隨後,賀蘭山東麓建立起具自有特色的酒莊分級制度,從葡萄種植面積、年產量到國際獎項,都展現出堅實增長。越來越多酒莊在國際賽事上嶄露頭角,寧夏也逐步成為中國最具國際辨識度的產區之一。如今的賀蘭山東麓,不只是地理坐標,更是一種品質語言:它代表著規模化與精準化管理的結合,代表著「以風土為先」的共識,也代表著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舞台的底氣。
建議:把風土喝進日常
年輕年份的加貝蘭,建議醒酒45–90分鐘,能更好釋放果香與香料;搭配油脂適中的牛羊料理、菌菇燉菜或帶有煙燻元素的中式佳餚,彼此相得益彰。若有耐心收藏,於恆溫12–14°C、濕度約70%的條件下陳年數年,層次與細節會更舒展——那是一種從果味走向氣質的耐性之美。
有人說,世界葡萄酒在這裡「看見了中國」。而加貝蘭的故事,也仍在繼續:一邊與風土對話,一邊與世界同場競技;一邊保持克制,一邊積蓄力量。當瓶塞輕輕拉起,聞見的,從來不只是一款酒,更是一段屬於中國的風味里程